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人防
分享到:
邵阳名文化(115)
  • 发布时间: 2015-01-04 17:22
  • 来源:
  • 访问量:
  • 字体【      】

夏晓山

二)高峰要地

雪峰山,因山顶长年积雪而得名。雪峰山脉主体位于湖南中部和西部,是湖南境内重要的山脉。同时,它也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沅江与资水间,为资江与沅水的分水岭。南起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与八十里大南山相接。北止洞庭湖滨。西侧是湘西丘陵。东侧为湘中丘陵。东北-西南走向。褶皱断块山。南段山势陡峻,北段被资水穿切后,渐降为丘陵。长350公里。

从空中俯瞰雪峰山脉,巍巍雪峰,连绵起伏,沟壑纵横,气势磅礴。放眼望去,广袤的雪峰山地区,层峦叠嶂,山高林密,叠青泻翠,犹如一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湘西边陲。巍峨的雪峰山主峰苏宝顶,恰似巨人傲然屹立在群峰之颠。苏宝顶半山腰一条丝线般的公路盘旋而上,然后又顺着山势向下逶迤而去。这是著名的雪峰山天险,这条丝线般的公路是当年通往中国大西南,连接缅甸、印度的唯一陆上通道,堪称中国抗日战争生命线。

作为湖南境内沅、资两条大河的分水岭,雪峰山造就了湘境东西两部截然不同的地理景观——山之西,就是我们习惯称为的“湘西”,多崇山峻岭;山以东,则逐渐过渡为江南丘陵。雪峰山沟谷切割深、断层发育,以致“岭壑交替起伏”,山脉均系南北走向,“东坡陡峻”,且愈向西进地势愈险愈高,“正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死地”。

1945年的日本,已在中国横行肆虐多年,但这个狂妄岛国显然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大地——尤其不了解中国的湖南,湖南的西部。对“中国南部湘鄂赣境内山地”,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曾在日记中称“长江南岸地区山连山的地形,使人烦恼”。他给幕僚写条幅,甚至用了一句这样的话——“敌非敌,地形是敌,征战我不爱山水”。湘西雪峰山,峰岭山脊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是冈村宁茨“300米”心理承受底线的6倍多。

芷江地处湖南西部边陲,是通往西南诸省的要道,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代王朝,均以重兵名将镇守,以防西南少数民族闹事。明清时期,先后在芷江置总督、巡抚、卫、镇等重要军事机构,以“控荆湘,扼滇贵,附蜀而复粤”,可以说“兵征数省,大帅如林”。

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阳县”;晋朝改称“舞阳县”;唐朝设巫州,后改沅州;宋置“卢阳县”;明清时曾为“偏沅巡抚”所在地(沅州),清乾隆元年(1736年),沅州由州升府,府治所在地并建芷江县,与黔阳、麻阳县同属沅州府管辖。

芷江并不大,是一个有着浓郁侗、苗、瑶文化小镇。它地处雪峰山脉、武陵山脉南麓和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东延末端,是一个相对平坦的丘陵山区。这里也是中国国民政府陆军总部的所在地,更重要的是让所有日军胆战心惊,被日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中美空军最主要的前沿基地,远东盟军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亦在此地。

芷江机场始建于1936年,占地4382亩,1938年冬开始投入使用,前期进驻的主要是国民党空军和苏联志愿军空军大队一中队的部分飞机。后来武汉航空第九总站与南昌飞机第二修理厂也相继迁至芷江。1944年到1945年8月,中美空军大批鲨鱼式、野马式战斗机、黑寡妇侦察机、B-25轰炸机、C-46大型运输机进驻芷江机场,各型飞机停驻达四百多架。国民党空军赫赫有名的第四大队和第五大队,也就是中美空军混合大队,也在这里扎根。盟军的战机频频从芷江起飞,阻截日机空袭,攻击日军目标,配合美军重型轰炸机作战,有力地遏制了日军的攻势。芷江机场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他们只想早一天拔除这颗钉子。

在长沙和衡阳相继沦陷后,桂林和柳州也被日军占领,芷江成了美国战略空军唯一的前沿机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日军攻克老河口机场后,他便督促坂西一良中将加紧进攻芷江。他的首要目标是夺取芷江机场,然后是进逼四川,威胁中国的陪都重庆。

三) 坚守雪峰

在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将目光投向芷江的同时,重庆的军事委员会也把目光盯着芷江,不过,重庆的将军们现在考虑的不仅是防御,而是在什么时候对日军发起全面的反攻。

1944年日军占领宝庆(即邵阳)后,中国军民就开始做防御准备。破坏湘黔公路,在广大雪峰山地区挖掘工事,驻防要点,并进行整体防御规划。

1945年初,重庆军事委员会就制订了代号为“自陪计划”的作战方案,相应调整了战斗序列,将几大主力改换了美式装备,何应钦兼任新成立的中国陆军司令部总司令,调兵遣将,在湘西雪峰山西麓布防,要在阻止日军西犯芷江的同时,打响反攻日军的战役。他提出利用雪峰山区有利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工事,采取攻势防御战略,“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而歼之”。 

雪峰山战场上,中国陆军集中了二十个师,约二十万人。从1944年下半年起,退守西南地区的国军编组成四个方面军,王耀武升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统辖第73、第74、第100军。按照当时中美双方的协定,美国帮助蒋介石刚刚完成了36个步兵师的装备改造和军官训练工作,第四方面军毫无异疑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就此换上了清一色的美式武器,成为战斗力一流的国军部队,第四方面军也自然成为保卫重庆的重要力量。

抗日铁军第74军,军长施中诚中将,下辖第57师,师长李琰少将(黄埔五期) ;第58师蔡仁杰少将(黄埔五期),第191师,师长萧重光少将;暂6师,师长赵季平少将(黄埔四期);第196师,师长曹玉珩少将(黄埔四期)。74军的赫赫战绩功名无需多言,二次获得抗战军队最高荣誉的飞虎旗就是最高的奖赏。

第18军,军长胡琏中将,下辖第11师,师长杨伯涛上校(黄埔七期);第18师,师长覃道善少将(黄埔四期);第118师,师长戴少将(黄埔四期)。第18军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从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到湘西会战第18军参与过大型会战十多次,战果极为辉煌灿烂,该军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军官都战斗在第一线,所以军官伤亡较其他部队都重,堪称主力王牌。该军长胡琏中将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不过由于胡琏将军在内战中曾经全歼了登陆金门的近万中共军队,中共方面一直视其为刻骨仇敌,所有抗战教材和书籍中均没有出现胡琏这个名字。    

第73军,军长韩璇,下辖第15师,师长梁祗六少将;第77师,师长唐生海少将(黄埔三期)。    

第100军,军长李天霞中将,下辖第19师,师长杨荫少将(黄埔四期);第51师,师长周志道少将(黄埔四期);第36师,师长徐志少将(步校一期)。    

除了第四方面军以外,为保证对日军的绝对优势,国军还有二个集团军参战。分别是汤恩伯中将指挥的第27集团军和王敬久将军的第10集团军。

第27集团军下辖第20军,第26军,第94军。它在四方面军右翼,作战目的主要是出动第94军协助武冈一带的四方面军作战。汤恩伯部只有部分军队装备美械,大部分仍然是的国械师。    

第10集团军下辖第92军,军长候镜如。它在四方面军的左翼,作战目的主要是以一部协助四方面军在新化一带作战。除了兵力的优势,国军终于在抗战的最后一年取得了脱胎换骨的大改变。

担任正面防御的王耀武,把第四方面军司令部设在沅江边的一座庙宇里。韩浚的第73军占据了新化和安化县城,以一部兵力不断袭扰资水东岸的日军。施中诚的第74军凭藉雪峰山东麓有利地形构成决战主阵地,在武冈石下江和洞口各要点构筑坚固的纵深前进阵地,警戒盘踞在东安和邵阳方面的日军,同时进行游击以消灭日军。李天霞的第100军布防在雪峰山东麓的山门、隆回和溆浦一线,在一些要点设置了阵地,对邵东和湘乡方面的日军严加防范。胡琏的第18军已在沅陵和辰溪一带集结,随时准备投入。中美混合空军大队除支援地面作战之外,还负有侦察敌军动态,轰炸敌后交通枢及车站、仓库设施等任务。(未完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电话:0739-533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