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在线
近年来,新邵县把充分利用旧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建设农民新村作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去年起,以“拆旧建新,不占耕地”为原则的新村建设在新邵县青山碧水间有步骤、按规划地展开。一片片飘摇的老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宽带网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道路纵横交错的农民新村。
建新村要盖新房,但盖新房不等于建新村。新邵县国土资源局会同规划建设部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式的住宅图设计,对各村利用旧宅基地建设新村实行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农民依规划砌基放样。
新村建设最怕拆了旧的难建新的。新村建设刚开始时,有些群众担心新房建不起来。新邵县国土资源局领导与当地乡村干部一起专程赶往各村,发动村干部通过自己垫资和亲帮亲、邻帮邻的办法,帮助村民建房。以太子庙乡庙边村为例,过去这里的村民大都是80年代初从水库移民过来的,当时建的都是土坯房,现在规划实施旧宅基地建设新房的农户共有30户,村里规定,凡利用旧宅基地的,每平方米给予10元的补助。截至目前,县里已投入资金20多万元用于铺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干部群众投工投劳约3万元,全村已拆除旧宅基地建设新房20户,每户占地约9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有2户,待建的有1户,拆除旧宅基地面积3420平方米。昔日仅1米宽的羊肠小道已被3.5米宽的水泥路所取代。该村一位正在砌筑墙基的村民高兴地对笔者说,自从去年1月实施新村建设以来,村里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公用道路硬化投资。基础设施的配套,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善,以前村民外出肩挑手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汽车和三轮车可以直接开到每家每户门前,他对村里新村规划建设很满意。据了解,他家6口人,2个儿子在浙江和广东打工,2个女儿还在北京、重庆念大学。他和老伴耕种了8亩耕地,主要以种植水稻、西瓜和蔬菜为主,年收入2.5万多元,原来的旧宅基地有180平方米,现在只允许建130平方米,其余50平方米用来做公用道路。
新村建设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更改变农民的思想意识。
(汤辉 周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