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从深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规划的“龙头、刚性、法定”地位入手,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进程,努力把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全覆盖
2006年4月,保定市出台《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对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提出城乡规划全覆盖,将市规划局更名为城乡规划管理局,各县(市)成立独立的城乡规划管理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都设置规划管理员,吸纳专家进规划委员会,规委会实行票决制,提出制定《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这些都创下了该市的历史纪录。
理顺机构设置,实行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城乡统筹,实现集中统一规划,必须要有上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机构。过去的城市规划局,工作职责主要是管理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保定市规划局更名为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后,进一步完善了职能,确立了对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的业务管理与指导的职能,着眼市中心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三区和高新区设立了统一垂直管理的城乡规划管理分局。针对过去县级规划管理工作弱,特别是农村规划基本上是空白的问题,各县(市)都设置了独立的城乡规划管理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明确了行政一把手为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设置了规划管理员。为提高各级管理者的任职和执行能力,城乡规划管理局还分批、分期逐步对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和规划科(股)长以及6000多名规划专管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规范决策程序,优化规划决策运行机制。在规划决策运行机制上,建立健全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市和各县(市)建立健全了以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定了《城乡规划委员会章程》,组成了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在规划事项决策运行机制上,推行了“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城乡规划“五策”运行机制。
实施监督机制,强化落实规划的制度保障。为保证规划的公开透明,完善阳光规划制度,该市制定了《城乡规划公示暂行规定》、《行政效能监察实施办法》、《行政审批职权范围》、《规划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对内通过规划办公系统实现内部管理的公开透明,对外通过现场、报纸、电台、网站等形式进行规划公示、公布。
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全覆盖
全市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机构后,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将全市城乡地域全部纳入规划范畴,实行城乡统筹,科学编制城乡规划,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保定市自2005年起就着手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6年完成“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纲要”方案后,组织国家级专家进行了论证。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还全力推进各县(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22个县(市)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技术审查,现正按法定程序进行成果报批。城乡规划管理局还配合完成了《市区交通总体规划》、《保定市商业网点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供电、燃气等专项规划已完成初步成果,供热规划正在编制中。
根据保定市“南车北电”产业发展布局的要求,城乡规划管理局在把“中国电谷”纳入正在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协调并组织完成了《“保定·中国电谷”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保定·中国电谷”大王店产业园区规划》、《长城汽车配件园区控制性规划》。该局还积极开展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市区内修建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已达80%,成片改造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达100%,基本实现了编制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目标。
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还特别重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规划研究单位编制出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用)》及村庄规划图则范例,在全市实施“1360”工程,即首先每个县(市)重点培育1个中心镇,打捆编制镇总体规划及所辖村的村庄规划,实现该乡镇域内规划全覆盖,其次每个县(市)再编制3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60个村庄规划,使乡(镇)总体规划编制率达到35%%,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25%%。,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城乡规划编制全覆盖的目标。
增强城乡规划管理效能
以实现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公开化为目标,以建立先进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廉洁、高效。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从1998年以来,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一直注重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立局域网,建立了保定市规划局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规划成果、审批、政策法规网上公开公示。各县(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成立后,逐步建立了网站并与市局网站、政府公务内网进行链接。目前全局已形成局域网、政府网、互联网内外结合的网络体系,实现了网上审批和无纸化办公。
拓展信息系统功能。为提高规划管理科学化水平,该局对“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进行升级,实现了规划管理数据化新突破。目前,保定市城市规划、地形图、市政管网等基础资料全部以数据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综合分析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划审批全部在局域网上运行,全面实现了审批的规范、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