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听说记者要采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湘西自治州州长杜崇烟格外高兴。他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我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抓好小城镇建设,因为小城镇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 杜崇烟说,城镇化过程就是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湘西州城镇化率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加快农村的富裕和文明,必须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杜崇烟进一步指出,小城镇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他说,抓新农村建设必须整体推进,不能就农村抓农村,一定要工农互动,只有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才能推进农村现代化。抓新农村建设不要把农民固守在农村里,不要把农民捆死在农业上,要跳出农业抓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小城镇建设既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平台;既是大城市的配套和补充,又发挥了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既符合城镇化发展方向,又改善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杜崇烟特别强调,实施小城镇战略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小城镇包括县城,因为县城就是一个建制镇,不要一提小城镇就把县城和小城镇对立起来,单抓县城是不够的,要结合起来。就湘西自治州而言,未来几十年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要增加城镇人口100多万人,吉首市和七个县城扩容空间有限,必须发展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在谈到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时,杜崇烟强调要做好建设内容三突出、推进方式四结合和工作原则三坚持。 建设内容上要突出三点。一是要集中资金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形成较完善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设施。二是要千方百计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要千方百计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化。三是要坚定不移地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自然生态要突出小城镇周围绿化,严禁污染。文化生态要注意建筑保持民族特色和弘扬民间文化。 推进方式上要注意四个结合。一是要把小集镇建设和骨干道路改造有机结合起来。路修到哪里,原则上小城镇要配套建设到哪里。二是要把小集镇建设和工业小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现在很多县的工业园区都摆在小集镇,这就要和工业园区的小集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金投入和以地生财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小集镇建设。三是要把小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和小集镇的聚集效益规律,集中资金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凡是新农村要办的项目,小集镇要优先安排;凡是新农村要达到的标准,小集镇要优先达到。四是要把小集镇建设与异地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国家每年拿出15个亿的资金用于异地扶贫,这对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异地扶贫、异地搬迁,要把农民搬到小集镇来。 工作原则上要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优先发展。二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小集镇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但对项目安排不能循序渐进,要坚持富镇大镇优先、区划调整乡镇优先、有重点项目配套乡镇优先、积极性高的乡镇优先的原则。三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基础设施项目一定要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一定要发挥当地的优势,搞一镇一品。城镇规划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注意保留具有民族价值的房屋。 |